虽然不一定可以脱口而出她的名字,但只要你常常翻看时装大片,多半会对Elizaveta Porodina的摄影作品有印象。
这些图像色泽浓郁得恍如打翻了调色盘,难以区分究竟是画还是照片,像梦境,也像现实。
这位在慕尼黑长大的俄罗斯女性,从多年的心理学研究转向全职摄影,把自己对精神世界的幽微观察,统统拍进了照片里。现在就和Voicer一起,走进Elizaveta亦真亦幻的奇妙宇宙吧。
她的作品里饱含明亮和晦暗、精致和粗粝……如果你了解她的成长背景,就会发现这一切彼此冲突的元素,都有了最恰当的解释。
34岁的Elizaveta Porodina,出生在前苏联末期的莫斯科,是别无选择地要学会在剧变中过渡生存的一代人。13岁时,她跟着父母搬到德国慕尼黑开始新生活。
Elizaveta为自己创作的肖像
那是她最艰难的几年,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,战战兢兢地学习一门陌生的语言,交不到朋友。
Elizaveta用大把时间独自埋头画画、写歌,甚至梦想成为歌剧演员……她的内心深处窜动着无名的愤怒,知道自己渴望当一个艺术家,却又不知道具体应该是一个什么类别的艺术家。
这种渴望表面上被理智所压抑,体现为她对一切有关进艺术学校的话题的抗拒。
美国版《VOGUE》
我想父母肯定希望我做一些稳妥、明确的事。我的成绩非常好,可以选择任何类型的大学,于是我选了临床心理学。
-Elizaveta Porodina
她研究了四年半临床心理学,又在慕尼黑的精神病学机构工作了两年,一切进展顺利,但她始终并不热爱它。
当她偶然接触到了一台相机时,潘多拉的魔盒就此开启。决心全职投入时装摄影之前,她默默拍了三年照片,从记录生活到拍身边朋友,直到一个新人设计师找到她,不假思索地让她拍摄lookbook。
Elizaveta终于找到了一件指向足够“明确”的事,串起她从小积攒的那些刻画内心世界的素描、音乐、日记。在某种程度上,摄影和心理学是一样的,都是为了更深入地洞察人类自身。
从跨文化成长到跨学科选择,Elizaveta的经历渗透在她充满戏剧张力的作品里。Voicer循着细微线索,和你一起解构Elizaveta图像之下丰富迷人的精神世界。
多重人格放映师
一位从心理学研究,转战时尚摄影的神奇女性